古代“命理学”的发展脉络 从《郭氏元经》说起

前一篇文章我跟大家介绍了《郭氏元经》这本书。该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很高,但却鲜有人知,主要是因为目前的命理学著作中几乎没有人提及它的存在。但是,我仍然不得不说,《郭氏元经》对命理学的贡献也是很大的。

文章图片

首先,《郭氏元经》中记载了“三命”的定义。“三命”这个概念因为《三命通会》而为众人所知,但具体的定义则是众说纷纭,而这个问题其实早就在《郭氏元经》中已经被解决了。

《郭氏元经》中提到了“五等三命”的概念。赵载在解释这个概念的时候说:“如甲子生人,甲属木,子属水,纳音属金,此是三命”。同时,赵载也认为人不一定有三命,也有二命,比如“戊申土”因为纳音和天干都属土,地支属金,所以只有“二命”。由此可知,如果天干、地支和纳音的五行都一样,则为“一命”。因为赵载是长期跟随郭璞的人,所以他的理论其实就是郭璞的理论。有点遗憾的是,赵载在注解中并未详细解释什么是“五等命”,所以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了。

《郭氏元经》还有一个对命理学的巨大的贡献,那就是我们通过这本书知道了古代的命理学是什么样子的。在该书的《三命支干篇》中用吊替之法对某一个“豪士”(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侠客类人物)的八字做了分析。这个例子是郭璞提出来的,由赵载做了详细的分析。

赵载采用了“吊宫”、“替宫”的方法,告诉我们该“豪士”为什么在甲申年巳月逢凶。同时,赵载也通过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地支相刑和相害在什么时候为轻,什么时候为重。这种推命方法在晋朝时应该非常流行,不然郭璞不会将其详细写入《郭氏元经》中。

由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一个推断,在晋代前后命理学已经非常流行了,但是当时所用的主要是“吊宫”“替宫”这种非常复杂的方法,所以后来并未流传下来。后来的“禄命法”是在这种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简化,但延续了晋代的“三命”的概念。同时,也延续了晋代对神煞的起法和使用,目前常用神煞都要用“顺行”、“逆行”的“飞宫”方法寻找,其来源就是《郭氏元经》中的“吊替”之法。

有了《郭氏元经》这本书,我们就可以这样猜测命理学的发展脉络。在晋代前后,人们通过“以年为主定三命”,“以吊替断流年”的方法推断命局,因为这种方法实在太过复杂,所以后人将其进行了简化,同时引入了部分星相学的知识,从而演化出了在唐代开始流行的“禄命法”。后人,主要是徐子平,又在“禄命法”的基础上再进行简化,从而演化出了“以日为主”的子平法,一直流传到现在。

同时,我们也可以看到,晋代的命理学似乎已经跟八卦分流,因为在《郭氏元经》的这个命例中,完全采用的是干支和五行之间的关系,没有使用到八卦。相对来说,郭璞使用的这种方法跟古代天文学的关系似乎更加紧密,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命理学起源于天文学,是天文学与阴阳五行的结合体,跟《周易》之间的关系一直不大
中华命理学源远流长,其“源远度”可从《郭氏元经》中窥得一斑。当然,《郭氏元经》远非最早的记载命理学的数据,因为更早的《史记》中就已经提到了命理学,可惜的是我们没办法找到汉代以前的命理学著作,也就看不到更早的先辈们的智慧,殊为遗憾!今天的文章就写到这里,谢谢大家!

文|西风独醉 探讨命理艺术,弘扬传统文化(请大家关注我,和我探讨命理知识)

  • 2022年4月10日